上汽大通深入沙特市場。
  近幾個月來,我們陸續展示了多家自主品牌車企在海外市場的行動和戰略,如今這一系列報道就將告一段落。
  在此,我們不妨再總結梳理一下這些“自主海外成長之路”——從單一貿易模式開路,到如今的系統戰略主導、屬地化生產落地,儘管尚難擺脫自身品牌因素的限制及低價戰略,但這些自主品牌面對不同的市場環境及規則,仍然突破重重困難、摸索前行,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站穩腳跟,並通過產品向上和完善服務,不斷提高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及美譽度。B13-B14版專題採寫/新京報記者 張潔
  Check
  從訂單主導到戰略先行
  出口量的不斷突破,KD工廠陸續建成,以及合資公司的落地,無不透露著一個重要的信息——我國自主品牌的海外市場愈加成熟。對比以往,不難發現,中國汽車品牌最突出的蛻變,就是以成熟的營銷戰略取代了以出口為主的傳統貿易模式,不再單純“聽命於訂單”。
  早期,依靠單一貿易為主的海外銷售模式普遍存在於各個自主品牌車企。不管是產品生產還是出口地選擇上,自主品牌車企都停留在“聽由訂單分配”的狀態,無目的無計劃,缺乏海外戰略的整體規劃和對海外市場的控制能力。實際上,對於大多數自主品牌而言,那時候的汽車出口還處於摸索階段,尚未形成規模,也缺乏長遠規劃,做的往往都是“一鎚子買賣”,從而造成產品質量與售後服務無法保障,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很難消除。
  只有經歷陣痛,才會成長。2010年左右開始,多數自主品牌車企轉型,由訂單主導的單一貿易模式開始被以長期系統的戰略規劃為主導的新型營銷模式所取代,針對客戶需求進行銷售渠道以及售後服務等全方位的戰略規劃與佈局。在開發渠道的時候,服務體繫到位成為車企關註的首要問題。
  在清晰戰略的引導下,各車企開始進行產品的適用性開發以及網絡渠道建設。與早期相比,各個自主品牌不再為了銷量而盲目向海外導出車型,相反,為了建立持續發展能力, 車企在投放產品前,都會針對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氣候、環境特點進行深入調研,而後設計、改造、生產合適的車型以適應當地市場。
  清晰的戰略佈局,以及系統的營銷模式一經落地,便使得這些車企在海外市場的發展大幅提速。譬如,數據顯示,自2007年以來,長安汽車累計出口超過11萬輛,2013年實現出口20048輛,同比增長123%。而福田汽車在近兩年的海外出口中也保持了逆市增長,年均增幅達到10%-20%。
  (下轉B14版)  (原標題:自主品牌海外“同步”:貿易轉型,建廠拓路(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x98zxtxb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